偶尔刷到了一个短视频( pín),画面是这样的:一位中年( nián)女子,苦苦追着一队行脚( jiǎo)的僧人,执着的要给僧人( rén)钱,僧人耐心的解释出家( jiā)人不能拿钱,而女子锲而( ér)不舍的想给僧人钱,着急( jí)得哭了,说自己也是信教( jiào)的, 只是想供养,最后行脚( jiǎo)的僧人无奈,只得给了女( nǚ)子学佛的光碟,身边的居( jū)士收下了钱。这画面直击( jī)内心的,不仅是女人所表( biǎo)现的对宗教的虔诚,更是( shì)僧人耐心的解释,“出家人( rén)不碰钱”,平淡语气带着本( běn)该如此的威仪,僧人对钱( qián)不需要也不在乎,不是简( jiǎn)单的淡然,而是真实的超( chāo)脱,这般理所当然的威仪( yí)似与这样的时代、这样的( de)国度格格不入,却是周遭( zāo)颓唐破败的乡村之景、僧( sēng)人明显的辽西方言,恰恰( qià)说明就是发生在这样的( de)国度、这样的时代,突兀中( zhōng)伴随着赤裸的荒谬,荒谬( miù)里蕴含着些许的慈悲。
这( zhè)些行脚的僧人是辽宁海( hǎi)城大悲寺妙祥法师带领( lǐng)的僧团,从十几年前开始( shǐ),最初的两个人,到后来几( jǐ)十人的僧团,他们践行着( zhe)从佛教诞生之初延续下( xià)来的头陀行,践行着某一( yī)部分人对佛法的虔诚与( yǔ)笃行,这部纪录片的名字( zì)叫《古道清凉》,用居士记录( lù)僧团多年来在辽宁、河北( běi)等地修头陀行的真实画( huà)面,阐释佛法、佛理,乃至解( jiě)释可能会显得固执的清( qīng)规戒律,将刻板印象中与( yǔ)寺庙或武功强相关映射( shè)的佛教抽丝剥茧,试图用( yòng)这样的记录,告诉世人佛( fú)教与僧人本来应当是什( shén)么面目。
片中最震撼人心( xīn)的是乞食这种行为本身( shēn),没有财物、不碰金钱是戒( jiè)律,但人总要吃东西才能( néng)活下去,没有钱如何解决( jué)吃饭问题,几千年前佛陀( tuó)给出了解决方案,那就是( shì)乞食,乞食也有乞食的规( guī)矩,包括什么时候去、去哪( nǎ)里、谁家能去、去几家,甚至( zhì)施主是男是女如何处理( lǐ),佛陀都给了解答,以妙祥( xiáng)法师为首的僧团在几千( qiān)年后仍然严格践行,风餐( cān)露宿并不觉得苦,反而觉( jué)得“乞食的生活多好啊”,包( bāo)括最初佛陀规定的可以( yǐ)带在身上的十八件物品( pǐn),要知道每天几十公里的( de)行路,行囊的重量稍微增( zēng)加都会是不小的负担的( de),在当下的社会已经有些( xiē)不堪时用,但是仍然被僧( sēng)团严格的执行、保留在自( zì)己的行囊里。
不光是乞食( shí),妙祥僧团践行的是完整( zhěng)的修头陀行的十二条戒( jiè)律。按照片中的介绍,头陀( tuó)行指佛教僧侣行头陀时( shí),应遵守的住空闲处、常乞( qǐ)食、着百衲衣等十二项苦( kǔ)行。《佛说十二头陀经》中佛( fú)告迦叶:“阿兰若比丘,远离( lí)二著,形心清净,行头陀法( fǎ)。行此法者,有十二事:一者( zhě)在阿兰若处、二者常行乞( qǐ)食、三者次第乞食、四者受( shòu)一食法、五者节量食、六者( zhě)中后不得饮浆、七者著弊( bì)纳衣、八者但三衣、九者冢( zhǒng)间住、十者树下止、十一者( zhě)露地坐、十二者但坐不卧( wò)。”据说这就是佛陀的修行( xíng)方式,曾经贵为一国太子( zi)的佛陀,也会持钵次第而( ér)乞,而且和这些几千年后( hòu)的弟子一样,有时候会乞( qǐ)不到食,如果超过七家都( dōu)没有乞到食,那这一天就( jiù)只能挨饿,只能喝点水了( le)。乞到了食物,众人平均分( fēn)配,每个人从钵中靠近自( zì)己的位置开始按照顺序( xù)吃,不挑不拣,目不斜视的( de)吃完面前的饭菜。
(吃素是( shì)中国佛教特有的戒律,在( zài)古印度,僧人乞食只要是( shì)三净肉说可以接受的,笔( bǐ)者对于吃素的戒律不理( lǐ)解,众生平等,难道植物就( jiù)没有生命了?难道只有动( dòng)物才能唤起慈悲心?)
如果( guǒ)不是本片的经典片段在( zài)短视频平台上出现,我应( yīng)该没有信息渠道了解到( dào)这样的纪录片,继而将十( shí)三集从头到尾不快进的( de)看完,到最后一集,介绍了( le)妙祥法师从最开始的两( liǎng)个人乞食从山西到辽宁( níng),筚路蓝缕,通过自己的践( jiàn)行发展到后来的几十人( rén),这些人出家前,就确定了( le)持守相关的戒律,片中所( suǒ)提的戒律不是如影视剧( jù)作里面的剃度、烧戒疤,而( ér)是真正的有所不为或者( zhě)说放弃。放弃世俗的人伦( lún)关系或许对一些人尚为( wèi)易事,但是将人世间所有( yǒu)繁华的根源金钱都放弃( qì)并且决定终生放弃,个人( rén)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对世( shì)俗世界有过了解的人来( lái)说,那都不是一件简单的( de)事情了。
《增壹阿含经》中记( jì)“此头陀行在世者,我法亦( yì)当久在于世。一如佛教所( suǒ)说的众生三毒心炽盛之( zhī)时,即为末法时代。与此相( xiāng)对比的,则是本片的片名( míng),古道是清凉的,浇灭人心( xīn)中炽盛的三毒心。这样的( de)行为难免会引起各种各( gè)样的非议,在看很多影评( píng)上说,有的人会将他们的( de)行为与同时代的其他寺( sì)院相比较,说某寺院的主( zhǔ)持肥头大耳,或者开什么( me)什么样的车;也有的人会( huì)认为他们不懂得与时俱( jù)进,有原教旨主义的嫌疑( yí),在现代社会没必要一丝( sī)不苟的恪守几千年前的( de)修行方式,如此特立独行( xíng)没有必要。
作为一个不信( xìn)佛的人,笔者没有能力也( yě)没有立场讨论他们这样( yàng)做是对是错,只是觉得这( zhè)样的行为在当今的时代( dài)中,委实给了我一些触动( dòng)。对佛教的认识,终归片面( miàn)肤浅,也不想分辨头陀行( xíng)乞食修行的是非对错,毕( bì)竟如是描述的修行,与自( zì)认知构建以来的对佛教( jiào)以及佛教徒的认识委实( shí)大相径庭。一者儿时去苏( sū)南亲戚家,有长者信佛,清( qīng)早随众人至寺诵经后斋( zhāi)食,怹应属居士,在家也有( yǒu)诵经,其他与常人无异;二( èr)者求学辽南,有同学考研( yán)前入寺斋戒,七日只喝水( shuǐ)不吃饭,结束后称确实有( yǒu)排空之感;三者近年自驾( jià)游,于石窟造像愈发喜爱( ài),所造者多佛像,伫立仰望( wàng)之确有宝相庄严、佛法无( wú)边之感,然石像虽庄严,毕( bì)竟多是对自然及艺术的( de)崇敬。

妙祥僧( sēng)团所行,让我真实的感觉( jué)到有信仰的人能够做到( dào)多么伟大的事情。或许与( yǔ)这样那样的造福社会、为( wèi)人民服务的事情比起来( lái),妙祥僧团算不上伟大,但( dàn)是他们的行为,就是有一( yī)种触动人心的力量。我粗( cū)鄙的认为,这种力量是来( lái)自于“有所不为”,与一个人( rén)做了什么相比,还有一个( gè)评价人的维度,那就是在( zài)有意愿做什么的时候控( kòng)制自己不去做,有能力做( zuò)什么的时候最终没有去( qù)做,有所不为有时候比有( yǒu)所为更艰难。
孟子曾论述( shù)“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:‘我不( bù)能。’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”很( hěn)多情景下,并不是能力不( bù)够,而是明明知道却不做( zuò)。就像关于本片影评中,那( nà)些被拿来比较的寺院主( zhǔ)持,他们读过的经书、学过( guò)的戒律应该不会比妙祥( xiáng)等僧人的少,不然他们也( yě)当不上那些知名寺院的( de)主持,对于这些清规戒律( lǜ),他们选择视而不见的一( yī)个原因,可能就是为了更( gèng)好的融入当下的时代,不( bù)让别人觉得他们太特立( lì)独行,融入了大多数人,才( cái)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( fǎ),更好的弘扬佛法。相比于( yú)枯燥甚至痛苦的修行,为( wèi)大众设置功德箱,只需要( yào)投币就能让人有灵魂得( dé)到净化的感觉,这难道不( bù)能体现佛法无边、普度众( zhòng)生吗?只是这样的佛法,究( jiū)竟是不是佛法,或许只有( yǒu)他们自己清楚。
